当前位置:
首页
> 决策参考 > 2018年 > 2018年第8期
优化资源配置 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--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解读
发布日期:2018-06-04 浏览次数: 字号:[ ]

[编者按]? 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(国办发〔2018〕26号),《意见》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,明确了支持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鲜明态度,突出了鼓励创新、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,明确了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支撑体系,也划出了监管和安全底线。政策出台有利于深化“放管服”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缓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需求。本期就有关解读内容予以编发,供参阅。

◎《意见》出台背景

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工作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推进“互联网+教育”、“互联网+医疗”等,让百姓少跑腿、数据多跑路,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、普惠化、便捷化水平。李克强总理强调,要加快医联体建设,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”,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。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《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“互联网+”行动的指导意见》都做出了部署。

为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精神,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,在总结地方探索基础上,充分座谈论证,听取有关部委、部分省份、研究机构以及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意见建议,研究起草了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。4月12日,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,审议原则通过了《意见》,4月28日,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正式印发。

文件起草过程中,我们注重做到三个“结合”,就是坚持中央总体要求和地方创新实践相结合,对一些在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加以提炼和总结;坚持“做优存量”与“做大增量”相结合,既运用“互联网+”优化现有医疗服务,又丰富服务供给;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结合,促进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创新、规范发展。

《意见》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,明确了支持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鲜明态度,突出了鼓励创新、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,明确了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支撑体系,也划出了监管和安全底线。政策出台有利于深化“放管服”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缓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需求。

◎《意见》主要内容

一是从七个方面健全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体系:

1.发展“互联网+”医疗服务。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。医疗机构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,在实体医院基础上,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,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、慢性病复诊。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,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、慢性病处方。支持医疗卫生机构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,开展远程医疗、健康咨询、健康管理服务。鼓励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,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、远程心电诊断、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。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,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。

2.创新“互联网+”公共卫生服务。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。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,预测疾病流行趋势,加强对传染病等疾病的智能监测,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。

3.优化“互联网+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。加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,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,提升签约服务质量和效率。鼓励开展网上签约服务,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模式转变,改善群众签约服务感受。

4.完善“互联网+”药品供应保障服务。对线上开具的常见病、慢性病处方,经药师审核后,医疗机构、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。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,加强基于互联网的短缺药品多源信息采集和供应业务协同应用。

5.推进“互联网+”医保结算服务。加快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对接整合,逐步拓展在线支付功能,推进“一站式”结算,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。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。进一步做好外出务工人员和广大“双创”人员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。大力推行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,严格医疗行为和费用监管。

6.加强“互联网+”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。鼓励医疗工作者开展疑难杂症及重大疾病病例探讨交流,提升业务素质。实施“继续医学教育+适宜技术推广”行动,重点针对基层和贫困地区,通过远程教育手段,推广普及实用型适宜技术。建立网络科普平台,普及健康生活方式,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素养。

7.推进“互联网+”人工智能应用服务。研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诊疗决策支持系统。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、医疗健康智能设备的移动医疗示范,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、疾病预警、慢病筛查、主动干预。顺应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趋势,提升医疗健康设备的数字化、智能化制造水平,促进产业升级。

二是从五个方面完善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支撑体系:

1.加快实现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。各地区、各有关部门要协调推进统一权威、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,逐步实现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联通。大力提升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水平,二级以上医院要健全医院信息平台功能,整合院内各类系统资源,提升医院管理效率。三级医院要在2020年前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。推动各级各类医院逐步实现电子健康档案、电子病历、检验检查结果的共享,以及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授权使用。

2.健全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标准体系。健全统一规范的全国医疗健康数据资源目录与标准体系。强化省统筹区域平台和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指引、数据标准的推广应用,统一数据接口,为信息互通共享提供支撑。

3.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。到2020年,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、智能导医分诊、候诊提醒、检验检查结果查询、诊间结算、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。推广“智慧中药房”,提高中药饮片、成方制剂等药事服务水平。

4.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。实施区域中心医院医疗检测设备配置保障工程。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,提高基层装备保障能力。重点支持高速宽带网络普遍覆盖城乡各级医疗机构,推动光纤宽带网络向农村医疗机构延伸。推进远程医疗专网建设,保障医疗相关数据传输服务质量。

5.及时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。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,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。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。完善医师多点执业政策,鼓励执业医师开展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。

三是从两个方面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:

1. 强化医疗质量监管。出台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的管理办法,明确监管底线,健全相关机构准入标准,最大限度减少准入限制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,确保医疗健康服务质量和安全。建立医疗责任分担机制,推行在线知情同意告知,防范和化解医疗风险。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产生的数据应当全程留痕,可查询、可追溯,满足行业监管需求。

2. 保障数据信息安全。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健康医疗数据保密规定,建立完善个人隐私信息保护制度,严格管理患者信息、用户资料、基因数据等。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隐患排查、监测和预警。

◎《意见》释放的八大利好政策信号

第一,在发展“互联网+医疗服务”方面,明确规定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。也就是说,可以依托实体医院在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,比如北京医院本身是一个实体医院,可以依托北京医院再建一个北京医院互联网医院。这对医院来说,等于拓展了业务范围,拓展了服务半径,这对医疗机构是一个政策利好。卫生健康委也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,搭建互联网信息平台,开展远程医疗。所以对第三方机构也有这个政策支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。

第二,在优化互联网家庭签约服务方面,《意见》也有明确的规定,可以促进家庭签约服务的智能化、信息化建设和应用,网上开展签约服务,在线提供健康咨询、预约转诊、慢性病随访、健康管理和延伸处方这样一些和家庭签约服务相关的工作,都可以在网上开展。

第三,在“互联网+药品”供应保障服务方面,明确对线上开具的处方经过药师审核以后,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,可以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进行配送。

第四,在推进“互联网+保险结算”方面,逐步拓展在线结付功能,包括异地结算、一站式的结算来方便病人。

第五,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,鼓励推进研发应用,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。

第六,在提高医院运行管理和便民服务方面,明确要求,到2020年,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的预约诊疗和智能导医分诊、候诊提醒、检验结果的查询、诊间结算、移动支付等一些线上服务。

第七,在鼓励中西部地区、农村贫困地区和偏远边疆地区因地制宜进行发展方面,都由非常实在的措施,给予政策的支持。

第八,在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方面,也明确提出了规范性的监管措施。比如在强化医疗质量监管方面,将出台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的管理办法,明确监管的底线,建立医疗责任分担机制。更重要的一条,就是所有的诊疗过程要全程留痕,这一点是把操作过程公开了,所以每个参与人员包括医生,都得对在互联网的行为承担责任,所以会更加谨慎、更加珍惜自己的信誉。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方面,要求“四个统一”,建立统一的规范的数据标准,在这个基础上面,要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确权、开放、流通、交易、产权保护的法规,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健康数据保密规定,严格管理患者信息、用户资料和基因数据等个人隐私相关的信息。

◎《意见》为老百姓带来三大健康红利

一是“智慧”化解“看病烦”与“就医繁”。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等“互联网+”应用,医院通过不断拓展医疗服务的时间空间,提高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匹配度。患者通过互联网、手机、电话都可以进行挂号。另外,患者可以在线完成包括候诊、缴费、报告查阅等多个环节,不用多跑路,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。针对老百姓实际需求,为患者提供在线常见病、慢性病处方,逐步实现患者在家复诊,使居民慢性病、老年性疾病可以在家护理、在家康复,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获得感。

二是跨时空均衡配置医疗资源,将优质医疗资源和优秀医生智力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。通过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的方式,从某种程度上可以使资源更加合理配置,利用“互联网+”技术把医疗资源和医生智力资源配置到一些匮乏的地区,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、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,在一定程度上促进、改变资源不均衡的情况。

三是重塑大健康管理模式,实现“我的健康我能管”。在“互联网+”的助力下,健康管理正逐步迈向个性化、精确化。通过建立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,居民可通过移动设备或相关应用,全面记录个人运动、生理数据。通过建立健康管理平台,家庭医生可随时与签约患者进行交流,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、预约转诊、慢性病随访、延伸处方等服务,真正发挥家庭医生的健康“守门人”作用。借助云大物移等先进技术,居民在家中就可通过网络完成健康咨询、寻找合适的医生,并在医生的辅助下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和康复。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